2.28.2012

二月

本來想寫篇讀後感的,但發現自己能用的詞彙貧乏到只會用好、不錯,來形容欣賞的作品。只好換個主題,來寫寫這幾個月吧。

這幾年讀的,多半是日本或是西方的翻譯小說,讀多了發現很少碰到生字,有種認得的字正在不斷變少的危機感,就如同地球上的物種不斷地滅絕一般,愈來愈趨近於單一。所以這陣子特別挑原本就是用華文寫的書來讀。很幸運地讀到幾本不錯的小說,像吳明益的《天橋上的魔術師》,還有這本黃麗群的《海邊的房間》。

雖然自己不太愛書腰的累贅,但是不可否認的,自己在挑選書上,總是會多留意書腰上其他作家的推薦。在東華唸了兩年研究所,跑去聽了些中文系的課,所以當書腰上有著來自東華的教授推薦的作品,總是會多留意一下,也特別容易買下手XD。當然也不是說每本都讀得盡興,還是有硬的難下嚥的作品,只能說自己涉獵太淺,沒法讀出那些好、體會出那些意境。

前面提到這兩部小說,都是讓人翻開就難闔上,想一口氣讀完的作品,而且讀完後還意猶未盡!《天橋上的魔術師》以中華商場做為舞台,雖然中華商場在我小時候就拆除,說不定自己連一次也沒去過,但他似乎已成為一個地標,不是實際的,而是一種精神上的存在。一位魔術師串起了每個在商場長大的孩子的故事,童年的時光或許就是最大的魔術吧,就像商場的魔術師,無形中在每個孩子身上留下了烙印。

晚了,有空再繼續寫: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