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25.2007

《四世同堂》-老舍

這部長達百篇的小說,時間點在中日八年抗戰時期。特別的地方在於老舍所敘述的不是各地戰場上的事件,沒有描述壯闊的戰爭場面,反而是將整篇故事聚焦在北京的一個小胡同內,側寫著幾戶人家生活的點點滴滴,從不同的角度讓讀者去體會這場戰爭,用老百姓的身份去感受戰爭。

老舍對於描寫人物性格的功力的確不凡,會利用人物生動的小動作來加強角色個性的展現,從第三人稱的角度側寫,關係內心部份時又巧妙地轉換,好像自己就是主角,深刻地繪出角色的心境,也將故事中各種性格迥異的角色互動穿插的宛如真實的社會。如祁家:最老一輩的祈老太爺,保有著傳統的中國人性格,平凡無所求,只願安分過日子,掌家的天祐是位待人和善,不會多所過問的父親兼兒子,受到外來文化衝擊的年輕一輩呢?有滿腔熱血的三弟瑞全;有迷迷糊糊只重利益如牆頭草的二弟瑞豐;富愛國情操卻又扛著家庭重擔而難以取捨的大哥瑞宣。韻梅則是個卡在傳統與新思想間的女性,雖說卡在兩者之間,卻也兼具了兩者優點,勞心勞力幫助丈夫瑞宣維持了家務。最小一輩,瑞宣夫婦的孩子,小順兒跟妞子,給我的感覺很像《螢火蟲之墓》裡頭的那對兄妹,不過沒有這麼慘啦…XD,對著戰爭這回事懵懵懂懂,也是最無辜的一群。

而整個故事也是圍繞著祁家展開,家庭內成員對戰爭的想法、和鄰居的互動,或許他們不是拿著槍桿兒上戰場,但他們也是其中一個小小的分子,所作所為也深深影響著戰事的變化。隨著戰況的變化憂喜,自身的立場與選擇、行動也在無形中改變了戰爭。

突然有點後悔不是在去北京前看這本書,不論故事中的真實性有多少,老舍在書中所描寫他們所生活地環境,如什煞海、護國寺、北海公園等等地方,若是讀過再前往的話,想必會有另外一番感觸吧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