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10.2007

宋代大觀

第一次覺得到故宮好像到了國外一樣,我想展場內日本人應該比台灣人還多吧!我想日本人對中華文化的興致也不亞於我們自己國家的人吧(甚至超過…囧)

距離上一次來故宮不知多少年了,整建後的確有煥然一新的感覺,下公車的出入口很有機場的味道。大廳的採光也令人覺得舒適。不過裡頭人太多了,會悶的想睡覺…= =

自己依舊維持著一貫的嫩,雖然山水畫用什麼皴法全忘了,楷書行書草書筆法也都不懂,對當時汝窯燒製瓷器的困難度之高也不了解(這部份有靜芳解釋,讓我了解了一些…XD),但仍覺得許多作品文物看起來真的很美。只是不窺見當中的精妙,所能體會到的感動也只是表面罷了。

今天記到了一顆章,是當代書法大家杜忠誥所刻,上頭刻著「多讀補多忘」,我想拿來做藏書章應該很不賴吧…XD

剛查了一下原來還有下句「漸老漸率真」,嗯…「多讀補多忘,漸老漸率真」。

下文是一篇對杜先生的採訪:
杜忠誥 - 絕不離藝術而談生命

節錄當中一段:
一句「學不自狂,藝難成」道出了杜老師對於一個人有多少成就的評價。他非常強調學習者的那一顆心對於所學之物夠不夠狂熱,且認為古今中外各行各業,所有成就很高的人,應具有一顆狂熱的心面對學習。它可能是一種學問,或是一種技藝。而且這顆心就如同煮水,要一直持續地煮到滾,而非只有三分鐘的熱度就熄火了。當他談到與毛筆之間的關係時,他打趣的說到:「我和毛筆正像是情侶間的熱戀關係」,尤其在寫書法(與書法戀愛時)因為正處在熱愛、熱戀的狀況下,而時常讓他廢寢忘食,念茲在茲。

在杜老師女兒唸小學時很想要學畫漫畫,杜老師知道後二話不說地買了一套畫漫畫用的工具給她。因為他瞭解女兒對於學漫畫是具有一份濃厚的興趣,也正是一顆狂熱的心,所以他一定會幫助女兒完成。這也正是杜老師對子女的教育觀:「若學問是父母的意願去強迫子女學習,那麼子女的成就必不會太大;若是子女自己想學的,合乎子女自己的意願,那麼將會有一定水準的成就。」


好一個「學不自狂,藝難成」,要成大事必當擁有著狂熱之情。

沒有留言: